中國要如何避免重現孟加拉接連出現的服裝業傷亡慘劇
時間:2016-12-07 來源:www.alazami.com.cn 作者:T恤衫定做
點擊:次
在尼爾森最近的調查中顯示,有66%的全球調查者表示愿意支付一定產品的溢價,前提是這些企業致力于對社會環境產生積極影響。而這個比例在2014年是55%,2013年是50%。
同時,尼爾森的調查數據明顯得出的幾個結論是:1、相比那些沒有承諾的品牌,那些顯示出對可持續性更多承諾的品牌更有優勢;2、未來這些品牌如果沒有辦法考慮責任的話,有可能落在后面;3、很重要的一點,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有意愿去買品牌的產品,但在意愿和實際行為方面還有差距,這也被認為是一種挑戰。
幾年前孟加拉接連出現的服裝業傷亡慘劇還留在全世界的腦海。血汗工廠、勞力壓榨引發了一場服裝供應鏈的“良心消費”大探討。但時至今日,勞動力壓榨、工廠化養殖、虐待動物、破壞原生態、非法排污等違背公德的行為仍然在這條供應鏈上或深或淺留存著,如影隨形。
如果你是消費者,你是否愿意為公平公義、關懷弱勢、環境保護、多元文化傳承多花一點錢?或許你會說愿意。但當這些體現到一件可持續供應鏈所生產的衣服時,你是否愿為其溢價買單?
這是記者聽了中歐可持續供應鏈高層論壇后對服裝供應鏈未來最大的感觸。而這一點也被中歐各方重點提及,值得所有服裝供應鏈上參與方警醒并以此提前布局未來。
“現在大家都有一種感覺,我們紡織服裝的形勢不太好,有人說是市場需求乏力,供求不正。”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會長江輝說。確實,2016年全球經濟不景氣,受此影響以及各國出于自我保護,外貿普遍反映比較糟糕,很多人都認為存在外部需求增長乏力。
然而,實際卻并非如此。江輝在中歐可持續供應鏈高層論壇上公布了2016年1-10月份紡織品服裝的外貿數據顯示:累計出口是14395.9億元,下降了0.7%,其中紗線出口是5723.6億人民幣,增長1.8%,而服裝出口是8672.3億元,下降了2.4%。用美元來看,1到10月份,紡織品累計出口2195.4億美元,下降6.5%。
但從紡織品服裝出口量的數據看,1到9月份,我國出口紗線是341萬噸,同比增長14%,化纖紗線出口是252萬噸,增長20%,同期我國向全球出口的服裝是248億套,減少0.3%。
“貿易額大大下降了,可是貿易量是增長的,也就是說我們的市場不是沒有,有市場,但是量有下跌。也就是說外國朋友用更少的錢買走了我們更多的東西。”江輝說。貿易量的增長與貿易額的下滑之間的差距形成一種警示:中國的服裝供應鏈可持續性出現了問題,亟需轉型升級和供應鏈價值提升。
作為聯合國貿易與發展大會(UNCTAD)和世貿組織(WTO)聯合設置的機構:國際貿易中心即ITC對此做出了調查并獲得了一些實質性結論。國際貿易中心可持續發展與貿易主任JosephWOZNIAK在會上分享了能夠改進整個價值鏈各個利益相關方在從事貿易和生產的時候可以采納的可持續實踐。其中他重點闡述了四大發展趨勢。
整個可持續的情況變得令人混淆,有很多的標準、行為規范和其他可持續的項目。這些標準規范變化頻繁、種類多樣帶給企業、政府和消費者額外的挑戰,尤其是中小企業存在技術方面和財務方面的障礙,挑戰更為明顯。
在實施這些繁雜的標準或者行為規范的時候,要求有巨大的兼容或者是技術方面資源的投資。換句話說就是需要很大的成本投入和資源支持,但對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來講,資源的緊缺一直存在。
越來越多地發現供應鏈需要提高可追溯性,消費者需要了解他們購買的產品來自于哪,這些服裝是在什么樣的勞動條件下生產出來的。
市場需要穩健的令人信服的有關于可持續生產和影響力的數據,而這些數據將說服能力方和財力方,去改善整個供應鏈的可持續性。
而在推動服裝這條供應鏈提升價值、走可持續化道路上,ITC認為政府部門、企業和消費者都有其作用。
1、公共部門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扮演重要的角色,就是通過實施可持續的公共采購的政策和指南發揮作用。JosephWOZNIAK指出,目前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中,公告支出已經占到了GDP的12%的平均水平,在發展中國家中是占到30%,因此他認為這方面大有可為。“政府如果能夠指出可持續商品服務的話,可以推動市場更好地創新,從而確保轉向更加綠色的經濟。”
2、企業則是具有同樣的推動要素,通過這種實施可以更好地證明其產品是具有可持續的,公司是承擔社會責任的。對打造企業形象、品牌價值作用顯著。
3、消費者:而JosephWOZNIAK特別指出了消費者方面顯示出的新特征:在購買產品的時候消費者同時希望能夠降低對環境的影響,而且會考慮工作和勞工的一些實踐,希望保證他們購買的產品是可持續性的。因此,ITC得出結論:有意識的消費者現在已經成為一個非常強有力的力量來推動可持續發展。而記者在現場也明顯感受到這個與眾不同的亮點,與曾經的認識出現了差異。但卻仍未被國內市場上服裝供應鏈參與者普遍認識或者說予以重視。
麥肯錫公司商業與環境中心高級專家HelgaVANTHOURNOUT在會上提到一個觀點:未來要解決服裝供應鏈問題,必須要獲得資本。這點契合了供應鏈價值改善的趨勢之二。
但她同時表示,資金的獲取和思維理念、行為的改變一樣是未來服裝供應鏈變革的挑戰。
而這個挑戰的解決要依賴消費者。“如果消費者的響應不能夠對供應鏈產生極大影響,不能去監督供應鏈發展的話,很難從生產這個角度促進變革。如果消費者真正做出響應,關注供應鏈問題的話,我們就可以更好的來解決資本獲取的問題,更好解決供給側的問題。”
HelgaVANTHOURNOUT提到自己手下一個德國管理學院的學生的一篇論文,研究到底什么激勵了消費者參與到共享經濟當中。得出的結論是宣傳,而且是長期的宣傳,并確保信息更好地分享。
而尼爾森的調查顯示,消費者目前越來越關注的是企業,而非簡單的單品類商品。在這樣的前提下,她認為服裝供應鏈各方應該抓住這個機會,去告訴消費者你的產品是什么,否則消費者很難找到相關的信息。
在這樣的現實情況和邏輯之下,非常突出的就是消費者在獲取資本青睞上的作用,更進一步講,消費者端將會是未來服裝供應鏈改革的突破口跟驅動力。而目前形勢還未完全明朗的情況下,企業提前布局,例如加大產品宣傳的努力是必要的。
因此,麥肯錫專家HelgaVANTHOURNOUT提醒,雖然消費者希望品牌是可持續的,但目前來講是不愿意支付溢價的,也就是說價格會是挑戰。
因此,企業目前要做的是如何讓消費者更關注可持續性,同時也讓價格更具有吸引力,做好價格和可持續方面的平衡。或許可以從模式創新、產品配方、物流模型等方面綜合入手。
上一篇:國家補貼政策好 新疆烏蘇市各紡織企業生產忙 下一篇:紡織行業是服裝制造業的上游行業
本頁關鍵詞:中國要如何避免重現孟加拉接連出現的服裝業傷亡慘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