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優衣庫三里屯店試衣間事件-是炒作還是
從昨晚開始,我們的朋友圈已經被優衣庫三里屯店試衣間事件至少刷屏了三輪以上,今日上午優衣庫官方已發表公開聲明,澄清炒作質疑。不談事情的來龍去脈和借勢營銷的孰是孰非,這篇文章,小編要說的是——服裝品牌的試衣間真的有被好好“關照”過嗎?
圖說:別鬧了,上圖才是正版的好嗎
這兩年,有關試衣間的那些事兒被頻繁報道,在優衣庫之前,H&M和GAP都曾“中槍”:2011年,一對母女在東直門來福士H&M店試衣,稱被防盜扣劃出26cm傷口;2013年,一位女顧客在僑福芳草地GAP店內試衣被店員偷拍……也許,以上這些實屬個例,但很多品牌的試衣間在基本細節上的確禁不起推敲。
“到優衣庫掀簾子”這個梗現在已經被玩壞了,但有多少人真正遇到過正在試衣服被人掀簾子的情況呢?就大眾平價類服裝品牌而言,試衣間安裝的是簡易簾子而非帶內鎖的門,這種情況不少。雖然方便且成本低,但對于顧客來說真心沒什么安全感,就算是有搭扣或安全貼,一層帆布簾子你還能指望它為試衣間的安全感加分嗎?
圖說:一層帆布簾子,你能指望它為試衣間的安全感加分嗎?
兩三個人共用一個試衣間;被倉庫占用空間;臨時試衣間要不尺度太大沒頂棚,要不圍得太嚴不透光……缺乏安全感為在試衣間里出現的意外埋下了隱患,糟糕的試衣體驗令消費者放下了本已“種草”的商品,而沒有一絲絲留戀。
走進商場,上到點上香薰、擺上鮮花、坐上歐式長椅的土豪試衣間,下到一張簾子隨試隨圍的“流動試衣間”,試衣服這件事兒的差別待遇真不是一星半點兒。小編特意問了幾位經常燒包兒的姑娘,得到的答案空前一致——“賣得貴的品牌,通常試衣間的體驗更好。”
圖說:凹凸前沿設計概念店試衣間
圖說:ARMANI上海旗艦店試衣間
但小編還是覺得,提供一個滿足基本功能和安全感的試衣間和這個品牌是不是高大上沒有必然聯系。這場風波中無辜“躺槍”的優衣庫此前也在推4D虛擬試衣間,至此,技術浪潮所帶來的不只是話題,或許還有一些關于隱私界限的人文思考。
圖說:優衣庫4D虛擬試衣間
與其圍觀“如何正確使用試衣間”,還不如想想“如何正確管理試衣間”這個躲不開逃不掉的命題,畢竟在“互聯網+”時代下,對于一些品牌來說,線上線下之間可能只差一個試衣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