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服裝之都驚曝童工利益鏈 初中生成為主力
時間:2016-11-28 來源:www.alazami.com.cn 作者:T恤衫定做
點擊:次
號稱“中國服裝之都”的江蘇常熟,暗藏童工利益鏈:中介從云南等地把勞力運來賣給服裝廠,其中就有不少童工,年齡最小的只有13歲。這些孩子沒日沒夜地干活,不好好干會被虐待,活沒干完不能下班,不干到年底拿不到工錢。為了實施長期控制,工廠主還扣押童工的身份證、銀行卡和手機等。
這是打工還是受罪?相信每個人都能自行判斷。有童工說:“只要不聽話,肯定得挨打,打過一頓干活快得很”。看似輕描淡寫的一句話,令人不寒而栗,它所透露出來的苦痛與辛酸,像一座山一樣壓在人們的心頭。
從童工的年齡結構來看,他們基本都在初中生范疇,這是求知而非求職的年齡,原本應該像別人家里的初中生一樣坐在溫暖的教室里求學,但命運把他們過早地推向了求生的道路。貧困與失學催生了童工,貧困尤其是根本原因,它往往導致失學。一方面貧困家庭希望孩子早點充當勞力,另一方面,近年來在貧困地區讀書無用論愈演愈烈,使得失學越來越沒有道德負擔。如果不是云南文山州的鄉村老師現身說法,人們不敢相信當地的失學率竟有如此之高:初一有500人,初三剩300就不錯了。
媒體報道引起強烈關注,當地官方消息稱,涉事作坊無證無照,工頭已被控制,4童工已被妥善安置,目前已經排查千余工廠,發現疑似8名童工。這還不包括非法加工廠聽見風聲轉入地下的童工情況。而受訪者提及的童工數量級遠不止這個數,“估計一家工廠20個左右的工人中,能有五六個是童工。”因此,排查童工的問題,流入流出地應當聯起手來,摸清情況,才有望解決問題。媒體的報道揭露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地方政府在童工監管問題上是失職的,希望所謂的“舉一反三、加強監管”能夠真的落在實處,而不是在念口頭禪。
童工現象是一個經濟警報,它表明某些經濟的發展,可能就是以犧牲壓榨弱勢群體為代價換來的。按市場的邏輯計價,他們一個月的勞動回報真的只值一千多塊嗎?童工中介說,服裝廠要的就是童工,言下之意或許是,他們更適于從事這個工種。既然如此,童工的勞務報酬理應高于成年人。可在同等計件的情況下,你真的相信服裝廠的成年工只有這點收入嗎?
童工現象更是一個文明警報,對一個國家來講,比起經濟的貧困,文明的貧困更加令人驚悚。有的時候,你看不見黑暗角落,不是因為這個世界朗澈昭明,而是被人造雪景遮蓋了。有的時候,人們對于傳遞壞消息的人的厭惡,遠甚于壞消息本身。以童工為例,頗有人認為媒體的報道害了這些童工,擔心送回家鄉之后他們就會忍饑挨餓,好像在暴力威懾下的“打工”反而是一種幸福。這是太深的誤解,犯了簡單化非黑即白的錯誤。
的確,對童工前途命運的擔憂并非多余,解救童工僅僅只是幫助童工的第一步,未來還有許多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幫扶的工作要做,所有這一切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個系統工程,任重道遠。可如果沒有媒體對觸目驚心童工現象的揭露,這些又從何談起呢?
童工現象既是一個中國問題,也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搞舵鳥政策以為“眼不見為凈”是自欺欺人,更不可以諱疾忌醫。據國際勞工組織估測,亞太地區15歲以下的童工達到1.22億,為世界各地區之首。在中國,把童工問題放在整體的人口形勢下去看,尤其是人口老齡化與低生育率的背景去看,就會發現我們對于童工的關注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面對童工問題,唯有迎刃而上,實事求是,同情同理,厘清其中的貧困與失學問題,才有可能為童工找到一條好的出路——在拳頭下打黑工不是什么好出路。不該默然于童工的被虐待與被盤剝,未成年人保護法此時不用更待何時?難道要等到這些孩子受夠了壓榨實施報復之后再抬出這部法律為其減刑嗎?那就太晚了。
本頁關鍵詞:中國服裝之都驚曝童工利益鏈 初中生成為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