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松:時尚界并購熱潮和10年前有啥不同?
時間:2016-06-23 來源:www.alazami.com.cn 作者:T恤衫定做
點擊:次
幾乎每隔一個禮拜,都能看到中國買家收購海外時尚品牌的消息,而且每次交易都是大手筆。
被收購的對象大多數是法國和意大利的時尚品牌,而買家身份主要有兩大類。
一類是資金實力雄厚,有野心在時尚產業中布局的財閥,比如復星集團;另一類就是同行們熟悉的上市公司,比如山東如意、歌力思、森馬這樣的細分行業龍頭。
今年初,和朋友談到行業發展趨勢的時候,我就表達過一個觀點:2016年會是服裝行業的并購大年。
到現在,2016年的時間過半,由中國買家發起的并購大案還在持續上演。一輪又一輪的角力后,中國金主財力雄厚的形象已然深入人心。
如此頻繁地進行并購,背后一定有它的道理。
先說下這輪并購背后的產業邏輯吧。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我們國家的服裝業都依賴外貿出口,在宏觀經濟走勢持續低迷的情況下,大公司小企業都在謀求新一輪的轉型。
有資本有實力的大公司邁出的第一步就是用既有的產業優勢,以并購的形式,整合更多的優質資源。
通過并購,一來,可以豐富產品線,彌補自身短板,二來,也可以做大公司的市值規模。
大概在10年前,男裝業的老大哥杉杉、雅戈爾就做過這樣的事情,在國內外還一度掀起了并購熱潮,但遺憾的是,結局并不如人意。
說起國際品牌在中國市場水土不服的原因,很多人都認為是國內外團隊之間的磨合出了問題,當然,這個問題確實存在,但我認為,真正的失敗根源在于時機不對。
因為當時國內的高端消費市場還沒有成氣候,國際大牌被引進來了,但并沒有相應的高端消費需求作為支撐,結局當然不會美麗。
如今,再來看服裝業內的此起彼伏的這些并購大案,可以說局面已是今時不同往日。
雖然各行各業都在埋怨現在的宏觀經濟走勢,但在國內,發家致富的卻是大有人在,在一線城市,收入水平能支撐高端消費的人數也在不斷擴大。
以我所在的帝都為例,2015年北京的人均GDP已超1.7萬美元,增速達到6.9%。這個數字和歐美發達國家2-3萬美元的水平相比,已經越來越近了。
所以,靠低端、走量的產品形象立足市場的本土品牌當然會被拋棄。于是乎,上市公司針對海外品牌的第二波并購潮就自然而然地開始了。
為了滿足國內不斷涌現的高端消費需求,搶占這片正在興起的藍海市場,這是時尚界出現國際并購潮的第二個邏輯。
說完了邏輯,再看看案例。
前面提到的復星集團,它現在對自己的戰略定位是以保險為核心的國際一流投資集團。
仔細留意復星針對時尚產業的并購消息,你會發現他們投的大部分都是法國、意大利的高端品牌。
表面上看,復星是在布局時尚產業,但它的并購策略其實是按照高端消費品的類別在進行投資。
因為按照國際優勢產業的現狀,奢侈品、時尚業最強的還是法國,而在意大利,最主要的還是看男裝業。
結合國內服裝業的現狀,復星主導的這些并購,看重的還是我們國內這些無處安放的高端消費需求,當收購完成后,復星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整合國內外的時尚資源,去滿足國內的高端消費。
當然,這個過程本身也是復星實現價值創造的一大手段。
在國內服裝業,我最喜歡的一個公司歌力思也是在按照這個路數在進行并購。
自從去年4月上市以來,歌力思就一直在時尚圈搞資本運作,并且這些項目都陸續在落地。
今年2月份,歌力思和復星旗下的復星創富進行了聯手,共同發起了一支6億元的時尚產業投資基金,專門在時尚行業和相關的互聯領域進行投資。
兩個巨頭這么一搞,標的怕是不夠用了。
按照歌力思的戰略,未來他們要擴張成為一個多品牌的時尚集團。從今年的產業并購趨勢看,歌力思真的遇到了一個很好的時機。
歌力思的老板夏國新對服裝行業有一份特殊的情懷,他本人又是價值投資的擁躉,對產業和消費趨勢有清晰的認識,這些都會讓歌力思在并購路上,比同行走得更穩。
本頁關鍵詞:時尚界并購熱潮和10年前有啥不同